化解危机的六大要则:一是快速反应;二是主动面对;三是全局利益优先;四是尊重公众的利益和感受;五是真诚坦率;六是统一对外。
针对目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危机频发的现象,全国工商联日前发布《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。
目前,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主体力量。然而,民营经济也面临着风险和危机的高发期。
2006年上半年,全国工商联启动“民营企业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”课题调研,踏访11省市,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这份《意见》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向记者介绍说,文件主要从危机预防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两大方面,提出了若干意见。
危机主要原因还在企业自身
“导致民营企业危机频发的原因,既与外部客观环境有关,又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不足有关。”《意见》这样概括民企危机的成因。
孙晓华对此详加分析:一是外部因素,主要有法制环境的不完善、国家政策出现调整、媒体的恶意炒作等;二是内部因素,包括企业制度不合理、决策出现重大失误、因产品质量不过关而产生的信誉危机等。“但最主要的,一是企业家自身出现问题,二是企业的资金链断裂。我们调查的大部分企业产生危机的原因都是这两方面造成的。”
预警与应急处理应双管齐下
《意见》建议民企建立两大机制:用于防范风险的危机预警机制和用于解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。
对危机预警,《意见》认为主要包括3个方面:信息收集、潜在危机评估和预报。首先,企业应建立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;其次,依据收集的信息,确定诱发和导致危机的主要风险因素;再次,针对不同监测对象,建立相应预警指标体系;最后,按预警指标各项标准,对企业经营、管理各种行为作出评估。
在突发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方面,《意见》建议,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制定处理预案,明确危机发生时的行动指南,并提出解决方式与步骤。此外,《意见》还列出了在进行危机化解时应遵循的六大处理要则:一是快速反应;二是主动面对;三是全局利益优先;四是尊重公众的利益和感受;五是真诚坦率;六是统一对外。
孙晓华认为:“从根本上讲,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范畴,属于企业内在的东西,要预防和解决企业危机,还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。”因此,全国工商联将建立危机处理协调机制列为下一步目标。孙晓华透露,除了建议民企在企业内部建立危机防范机制外,全国工商联还将联合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银监会、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,研究和建立有效的风险提示和预警体系。◆来源:中国经济网